第1308章
两人分宾主重新落座。侍女悄无声息地奉上新沏的香茗,然后躬身退下。
朱梓端起茶盏,轻轻拨了拨浮沫,看向徐达:“哦?却不知魏国公所言,这喜从何来?”他确实有些好奇,除了朝廷恢复征税,还有什么喜事值得这位国公爷亲自跑一趟潭王府?
徐达呷了一口热茶,将青瓷茶杯稳稳放回几上,目光转向朱梓,眼神中带着清晰的赞许:“王爷去年力排众议,主张引进,并且不辞辛劳亲自从海外带回来的那些新奇作物种子,如今在京畿试种,可是有了大收成了!”
朱梓心中猛地一动。他想起来了,当初从海外归来,除了金银财宝,他还特意带回了几样当地的作物种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辣椒和棉花。后来交给工部和户部去试种推广,只是他随后便领兵出征云南,长达半年,加上回京后诸事繁杂,竟把这件事情的后续给忽略了。
“魏国公是说。。。。。。辣椒和棉花?”朱梓确认道。
“正是!”徐达的声音里透出一股难以掩饰的兴奋,“先说那辣椒!此物初时大家都不甚了了,只觉得味道辛辣刺激,不知如何食用。后来有人大胆试着将其少量加入菜肴之中,那滋味。。。。。。啧啧,真是让人胃口大开,欲罢不能!如今京城里,不少有点名气的酒楼饭馆都开始用它作为新的调味料,寻常百姓家若是能得一些,也视若珍宝。军中试用之后,反馈更是极好!尤其是在天气寒冷或者营地湿气重的时候,吃了掺有辣椒的饭食,能有效驱寒暖身,提振食欲和士气!老夫私下估摸着,光是这小小的辣椒,若是推广开来,就能给朝廷和百姓带来一笔不小的进项!”
听到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当初的坚持得到了回报,而且这辣椒还如此广受欢迎,朱梓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笑容:“能得大家喜欢,那就不枉当初费的那一番功夫了。此物种植起来,可还顺利?对水土要求是否苛刻?”
“顺利,太顺利了!”徐达朗声笑道,显得心情极佳,“此物似乎不怎么挑拣土地,贫瘠之地也能生长,而且产量颇为可观,比预想的要好得多!老夫已经安排下面的人,将种植之法详细记录下来,整理成册,准备先向京畿周边各府县推广。至于售卖,已经有些嗅觉灵敏的商贩开始小批量地收购了,价格还不低呢!”
朱梓缓缓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他当初引进辣椒,除了想丰富大明百姓的餐桌口味,更重要的考量就是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充实地方财政。现在看来,初步效果已经显现。
“那棉花呢?”相比于辣椒的调剂作用,朱梓显然更关心棉花的情况。这东西关系到国计民生,尤其是普通百姓和边疆士卒的衣着保暖问题,其意义更为重大深远。
提及棉花,徐达脸上的笑容更盛,甚至带上了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他身体微微前倾,靠近了朱梓一些,下意识地压低了些声音,但语气中的激动却丝毫未减:“王爷,那棉花,才是真正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啊!去年小范围试种,秋后收获之后,老夫便立刻让人试着纺纱织布,制成衣物。您猜怎么着?”
徐达没有等朱梓回答,自己便接着说了下去,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用那棉花纺纱织出来的布,称之为棉布,比起咱们现在将士百姓们常用的麻布、葛布,不知要柔软了多少倍!穿在身上十分舒适。更重要的是,其保暖御寒之能,远胜麻葛!工部的那些匠人们,试着用这棉布和棉絮做了几件棉甲、棉袍,给京营的将士们试穿。将士们回报说,这棉衣轻便又不失暖和,比过去冬天穿的皮裘或者层层叠叠的麻衣好上太多了!这要是能在全军,尤其是在北地边军中推广开来,咱们大明的将士们冬天可就少受老罪了!”
徐达激动地站起身,在厅中来回踱了两步,似乎在平复心情,然后继续说道:“如今,吸取了去年的经验,新一批的棉田已经扩大了规模种下,目前看长势十分喜人。工部那边也没闲着,正在加紧研究如何改良纺车、织机,提高纺纱织布的效率。等到今年秋后大丰收,天气转冷之时,定能织出大批量的棉布。到时候,无论是军用制作棉甲军袍,还是民用制作棉衣棉被,这棉花及其制品,定能卖上好价钱!更能让咱们大明北方的无数百姓,免受那寒冬凛冽之苦!王爷,”徐达停下脚步,转过身,郑重地看着朱梓,“此乃利国利民、泽被后世的大功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