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
【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的竹子。】
【什么都没有现,人却因此病倒。】
【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着名的“守仁格竹”。】
后世实时弹幕——
“格竹子就是盯着竹子看?也太蠢了吧。”
“看来圣人年少时,也和普通人差不多啊。”
“回复楼上王阳明这是钻研朱熹的格物致知,普通人会在意这个?”
“看竹子体悟格物有些滑稽。”
“阳明格竹——格到吐血。”
“透过事物表象看本质。”
“现在的大人经常教育小孩子,一天到晚正事不干,就知道玩!”
“这得多闲啊。”
“异人果然天赋异禀。”
“也多亏了王阳明出身名门望族,家里没钱的小孩,都下地了。”
“名场面——守仁格物不要吵,我在参悟圣贤之道。”
“你们笑王阳明这次格竹生病,但是随着经历,他也给出了答案,格物,唯心。”
“回复楼上个人想法如下。
格竹本无对错,王阳明格竹也无所谓失败。
一切不过致知前的一个过程罢了。”
“你们觉得格竹子太蠢了,可是这却是当时王阳明急于印证朱熹的格物致知。
这就是你和先贤的差距。”
春秋时期。
孔子频频点头道“有此心性者,何愁大事不成。”
“格竹子,格出了唯心。”
“倒是新颖。”
宋朝。
朱熹若有所思道“敢去实践格竹子,还坚持了这么久。”
“有天赋,有毅力。”
“这世间的人,其实有不少有天赋的人。”
“可是又有谁能像王阳明这样,下笨功夫,下狠功夫?”
“得出的结论,格物,唯心,好!”
喜欢讲各朝历史,开国皇帝们破防请大家收藏讲各朝历史,开国皇帝们破防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