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抚须言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好,好啊!”
【王守仁(1472年——1529年。】
【幼名云,字伯安,世称王阳明。】
【明朝绍兴府余姚人(今浙江余姚市)。】
【弘治十二年进士,着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因曾筑室于绍兴会稽山阳明洞。】
【自号阳明子、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
【明宪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
【王阳明出生在浙江余姚的一个名门望族。】
【其家族系晋朝光禄大夫王览之后,书圣王羲之的族裔。】
【相传他出生的时候,他的祖母做了一个梦。】
【天神抱一赤子,乘云而来,导以鼓乐。】
【明宪宗成化十九年(1483),王阳明正式就读私塾。】
【据《传习录》记载,一天,王阳明问及私塾先生说何为人生最重要的事?】
【私塾先生回答唯有读书中举。】
【王阳明质疑科考中举未必是最重要的,人生第一等事应为读书做圣人。】
【王阳明13岁时,母亲逝世。】
【幼年丧亲对他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
【一度使其有了修道学佛的念头。】
【成化二十二年,时年15岁的王阳明。】
【在目睹明王朝内忧外患的局势后,转而决心立志报国。】
【他先后考察了居庸关、山海关,纵观山川地理,研究造堡御之策。】
【归家后,忧心忡忡的王阳明屡次想要上疏。】
【陈奏《边务八事》针对时弊,后因祖父王伦劝阻未能成行。】
【十七岁时,王阳明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
【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
【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
【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
【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
【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
【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
【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
【之后他遍读朱熹的着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