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启用内应
至于阎应元,他在完成福建水师的整编之后,就按照旨意最初的要求,带着这两年在福建的水师经验返回南京水师了。
至此,大明朝一共便拥有东江水师、南京水师以及由福建水师整编出来的四支水师,一共是六支正规水师,合计大小战船为四千多艘,水师将士达到二十五万人还有多。
这其中,福建水师整编出来的四支水师,规模基本成型,虽然每年还有新船加入行列,但是不过,也就四五艘的样子。
而南京水师和东江水师则还在快速扩建中,因为朝廷的大力支持,基本上每年都各有二十多艘战船的新增。
崇祯皇帝的手边,除了有关这水师的奏章之外,还有京师那边送过来的奏章,主要是禀告几个事情。
第一个事情,就是去年崇祯皇帝离京之时交代的各行业比试,结果在去年年末出来了。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有两个,一个是医道一图,崇祯皇帝之前让人遍寻不到的吴有性露面了,反正不知道是不是皇帝提及过的人物,因此得了状元。京师来的奏章,还特意提及崇祯皇帝果然料事如神,那吴有性对瘟疫的认知,真的与众不同。
另外一个引人关注的,是江西的宋氏三父子,竟然包揽了不少行业的前三名,为此还在京师引发了轰动,甚至闹出了一些风波。
不过太子朱慈?在奏章中解释,这宋氏三父子在比试中确实成绩最佳,甚至专门为他们三人还额外举办了殿试,有文武百官共同参与提问,大部分问题,这三父子都能回答出来。
对于这个事情,朱慈?也有总结,说这三父子确实学问过人,但是同时包揽不少行业的前三名,对朝廷不利。因此在下一年的举办中,会颁布措施防止重考。
崇祯皇帝一看这宋氏三父子中的宋应星名字,就一点都不奇怪了。《天工开物》算是百科全书,各行业都懂一些,那没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
相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会读书识字的,都在学四书五经,就算临时抱佛脚也肯定没这三父子更懂;而会比这三父子更精通的那些人,基本上就不识字,没法参加这个比试。
所以,这宋氏三父子包揽不少行业的头三名,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针对这个事情,崇祯皇帝回复旨意,凭本事得到前三名的,为什么要限制?就是要给人看看,人家潜行学问的,就有这本事。对于朝廷来说,给出的举人功名也不会重叠。至于需要的人才,就这开始的人才来说,其实也不是很指望。
另外,崇祯皇帝直接任命宋应星为太子讲师,让他给朱慈?讲《天工开物》,增长为君者的见识。另外也任命他的两个儿子,分别就任工部和兵部郎中,负责工部造物和兵部军械方面的经验总结和记录,形成专门的书籍记录。
那个吴有性,崇祯皇帝也给他当了个官,在太医院供职,但是准其行医天下,继续游历。就等于说是可以领一份俸禄,并且有官身,方便他走天下。
其他行业的前三名,根据他们的笔试成绩,虽然在后世没有名声,崇祯皇帝也大都给予封官。
当然了,这个封官和正常科举出身的官还是不同的。正常科举出身的官,一般是出任天下各州县的县令,是父母官来的;但是这个行业比试出来的前三名,崇祯皇帝封得,基本上就是技术官,不管人,只和技术打交道。
除了这个事情之外,京师来的奏章所说的第二件事,便是崇祯皇帝在途中听说了行业比试的消息之后发回去的旨意,要求京师那边讨论如何让更多的人能读书识字的事情。
或许通过这次的行业比试,京师那边也认识到了,大部分人都不识字的情况,因此他们讨论之后,特别是在皇帝要求能简单易学方面的,他们也有了结果。
重振太祖皇帝时期规定的蒙学,要求合适年龄的学童必须上学,否则问罪地方官,教化缺失。
在教学方面,推广反切法,使得学童能识更多的字。
();() 对于此,说真的,崇祯皇帝是失望的,因为压根没有新意。
在华夏古代,一般都是跟着老师念字来学字,根据历史的不同,华夏历史上发展出了五种注音方法,分别是譬况、读若、直音、纽四声、反切法。
不管是哪种方法,其实都是要有一定量的识字基础才行,最为准确的,是这个反切法,但是也有缺点,并不能为所有字都找到合适的反切。
在原本的历史上,反切法一直到清末民初,拼音方案真正成熟了才弃之不用。
不用说,崇祯皇帝在关于这个事情的答复上,就给出了汉字简化便于书写和识字,以及拼音方案的思路。
这个拼音其实也不是凭空而来,古人无法理解。相反,在古人所会的五种主要的注音方法中都能找到影子。他只要提出这个概念,相信朝堂上的那些人都能知道该如何做出一套适合这个时代的拼音方案出来。
在答复了这些奏章之后,崇祯皇帝想了下,又分别给宋应星的两个儿子各出了一道考题。
给兵部这位,是如何在枪膛和炮膛上拉出膛线,并且给其说了膛线的意义。
给工部的那位,直接告诉了他有关蒸汽机的原理和几个最关键的环节,比如冷凝器,减压阀等等,看他如何打造出大明朝,或者说这个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
之所以不发给宋应星,让他来牵头,是因为宋应星的年纪已经大了,让他当牵头人怕会精力不济。
发给他的儿子,难不成他如果懂一些地方,还会不给他儿子指点?
做完了这些事情,崇祯皇帝才领军前往广西平叛。
………………
崇祯二十一年三月初,明军攻入洞吾境内,便势如破竹,洞吾北方地区,压根就没有能阻挡大明军队的可能。
最大的阿瓦城,也一样没有阻止明军的攻势,只是两天时间便拿下了。
这个阿瓦城,在万历年间曾被刘铤领云南地方军攻下过,不过那个时候并没有占领,并且刘铤也很快被抽调到辽东参加征讨建虏的战事,结果战死辽东。
这一次,攻入洞吾的明军上下,其实都是憋着一股气的。
这个气,只有一小部分原因是洞吾的他隆王竟然参与天朝上国的叛乱,这不得好好教训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