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疟:使人心里感到发冷,冷到极点就发热,发热间歇时容易受惊,好像见到了可怕的事物。治疗应刺手太阴经和手阳明经。
心疟:使人心中烦热得很厉害,想喝冷水,但身上反而觉得寒冷较多,不太发热。治疗应刺手少阴经。
-肝疟:使人面色苍青,时常叹息,厉害的时候,形状如死。治疗应刺足厥阴经使其出血。
脾疟:使人发冷,腹中疼痛,等到发热时,就会脾气运行而肠中鸣响,肠鸣之后阳气外达而汗出。治疗应刺足太阴经。
肾疟:使人感到寒冷发抖,腰脊疼痛,身体难以转侧,大便困难,眼睛视物昏花,手足寒冷。治疗应刺足太阳经和足少阴经。
胃疟:发病时使人容易饥饿,但又不能进食,进食就感到胃脘腹胀满膨大。治疗应取足阳明经和足太阴经横行的络脉,刺出其血。
疟疾的一般治疗原则:疟疾刚开始发热时,刺足背上的动脉,打开孔穴,刺出其血,可立即热退身凉;疟疾刚要发冷的时候,刺手阳明经、手太阴经、足阳明经和足太阴经的穴位。如果疟疾病人的脉搏满大而急,刺背部的俞穴,用中等针按五胠俞各取一穴,并根据病人形体的胖瘦,确定针刺出血的多少。如果疟疾病人的脉搏小实而急,应灸足胫部的少阴经穴,并刺足指端的井穴。如果疟疾病人的脉搏满大而急,刺背部俞穴,取五胠俞、背俞各一穴,并根据病人体质针刺出血。
特殊情况的治疗:疟疾病人脉象缓大而虚的,适宜用药治疗,不宜用针刺。大凡治疗疟疾,应在病没有发作之前约一顿饭的时间进行治疗,过了这个时间就会失去时机。凡是疟疾病人脉象沉伏不见的,急刺十指间出血,血出病必愈;如果先见皮肤上发出像赤小豆的红点,应都用针刺去。十二种疟疾,它们发作的时间各不相同,应观察病人的症状,从而了解病属于哪一经脉。在疾病发作之前约一顿饭的时间进行针刺,刺一次病势衰减,刺二次病情显着好转,刺三次病即痊愈;如果不愈,可刺舌下两脉出血;再不愈,可取委中血盛的经络,刺出其血,并刺项部以下挟脊两旁的经穴。舌下两脉,即廉泉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病症的治疗:凡是刺治疟疾,必须先问明病人发作时最先感觉症状的部位,然后先刺该部位。先发头痛头重的,就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先发颈项和背部疼痛的,就先刺颈项和背部。先发腰脊痛的,就先刺委中出血。先发手臂痛的,就先刺手少阴经和手阳明经的十指间穴位。先发足胫酸痛的,就先刺足阳明经的十指间出血。风疟,发作时汗出怕风,应刺三阳经背部的俞穴出血。小腿疼痛剧烈而拒按的,名叫胕髓病,用镵针针刺绝骨穴出血,疼痛可立即停止。身体稍有疼痛的,刺至阴穴,但各阴经的井穴不可出血,应隔日刺一次。疟疾口不渴而间日发作的,刺足太阳经;口渴而间日发作的,刺足少阳经;温疟而汗不出的,用“五十九刺”的方法。
三、从周易哲学的角度对《素问·刺疟》的几个深度解析:
1。阴阳平衡与疟疾的病症表现:
阴阳对应:在周易哲学中,阴阳是宇宙间两种基本的相对力量。从《素问·刺疟》中不同类型疟疾的症状来看,疟疾发作时的寒热交替现象可以与阴阳对应。寒象可视为阴的表现,热象则为阳的体现。例如足太阳之疟,先寒后热,寒从背起,这其中寒与热的交替出现,反映了人体阴阳之气的失衡与相互转化。寒邪盛时,阴占主导;热象明显时,阳的力量增强,这是阴阳在人体疾病状态下的一种动态变化。
阴阳互根:周易哲学强调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在疟疾的发病过程中,寒热症状虽然看似对立,但实则相互依存。没有寒,就无法凸显热;没有热,寒的表现也不会如此明显。就像足少阳之疟,寒不甚、热不甚,但寒热症状均有体现,说明阴阳二气在疾病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疟疾的复杂病症。
阴阳消长:阴阳的消长变化在疟疾的发作周期中有所体现。疟疾有发作与休止的周期性,发作时热象明显,阳气盛;休止时症状减轻,相对处于阴的状态。这如同自然界的日夜交替、四季轮回一样,阴阳在不断地此消彼长。例如有的疟疾发作间隔时间较长,有的则较短,这反映了人体阴阳之气消长的不同节奏和状态。
2。变化观与疟疾的治疗时机:
卦象的变化与疾病的发展:周易的六十四卦代表了事物的各种变化状态。在《素问·刺疟》中,疟疾的病情发展也是不断变化的。医生需要根据疟疾发作的不同阶段和症状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这与周易中根据卦象的变化来判断事物发展趋势的思想相契合。比如文中提到“疟发身方热,刺跗上动脉,开其空,出其血,立寒;疟方欲寒,刺手阳明太阴、足阳明太阴”,就是根据疟疾发作时的寒热变化来选择针刺的穴位和时机,体现了对疾病变化的准确把握。
时机的把握:周易强调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行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治疗疟疾时,《素问·刺疟》也强调了治疗时机的重要性,“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这就如同在周易中,要在卦象所指示的合适时机采取行动一样,只有准确把握疟疾发作前的一段时间进行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否则就会错过时机,治疗难度增加。
3。五行与人体经络脏腑的关系:
五行的生克与脏腑的关联:周易哲学中的五行理论(金、木、水、火、土)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相关。在《素问·刺疟》中,不同经络的疟疾与相应的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例如,足太阴之疟与脾相关,足少阴之疟与肾相关等。从五行生克的角度来看,脾属土,肾属水,土克水,如果脾的功能失调,可能会影响到肾的功能,从而导致疟疾的症状表现不同。医生在治疗时,需要根据不同脏腑经络的关系来选择针刺的穴位,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恢复脏腑的功能平衡。
经络的流通与五行的循环:周易中强调事物的循环和流通,五行之间相互生克、相互转化,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人体的经络系统也是一个气血流通的循环系统,与五行的循环理论相呼应。在治疗疟疾时,针刺不同的经络穴位可以调节气血的流通,使人体的经络系统恢复正常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刺足阳明经可以治疗足阳明之疟,因为足阳明经是人体气血较为旺盛的经络之一,通过针刺该经络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的运行,恢复阴阳的平衡。
4。“中行”思想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适度与平衡:周易主张采取“中行”的手段和行动来争取事业的成功和发展。在《素问·刺疟》的治疗方法中,也体现了适度与平衡的思想。例如,对于疟疾病人脉象满大急的情况,刺背部的俞穴时要用中等针,并根据病人形体的胖瘦确定针刺出血的多少;对于脉象小实急的情况,则采用灸胫少阴、刺指井等方法。这些治疗方法的选择都体现了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适度的治疗手段,以达到平衡人体阴阳气血的目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个体化治疗:“中行”思想还强调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在《素问·刺疟》中,医生需要根据疟疾发作的部位、症状的轻重、脉象的变化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针刺穴位和治疗方法。这与周易中根据不同的卦象和爻辞来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是一致的。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是独特的,就像每个卦象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变化趋势一样,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四、用不同词牌名来赞的内容:
《卜算子·赞〈以周易哲学视角解读〈素问·刺疟〉〉》
周易启玄机,素问藏真意。疟病根源探细微,针刺神奇技。
哲思透内经,智慧光芒里。千古医书绽新辉,学术传于世。
《浣溪沙·赞〈以周易哲学视角解读〈素问·刺疟〉〉》
周易哲学解疟因,内经妙法蕴奇珍。针刺疗疾见精神。
探索病因心意笃,钻研疗法智才深。传承经典颂医魂。
《鹧鸪天·赞〈以周易哲学视角解读〈素问·刺疟〉〉》
周易光芒照内经,疟因探究见分明。阴阳燮理玄机悟,针刺疗疴妙法精。
思远古,启新程,医书奥秘细研评。千秋智慧传佳话,学术高峰砥砺行。
诠释:
《卜算子·赞〈以周易哲学视角解读〈素问·刺疟〉〉》
“周易启玄机,素问藏真意”:周易开启了神秘的道理,《素问》蕴含着真切的内涵。“疟病根源探细微,针刺神奇技”:深入探索疟疾病因的细微之处,针刺疗法展现出神奇的技艺。“哲思透内经,智慧光芒里”:哲学思考贯穿于《内经》之中,在智慧的光芒中体现。“千古医书绽新辉,学术传于世”:让千古医书绽放出新的光辉,学术得以传承于世。
《浣溪沙·赞〈以周易哲学视角解读〈素问·刺疟〉〉》
“周易哲学解疟因,内经妙法蕴奇珍”:周易哲学解读疟疾病因,《内经》的奇妙方法蕴含着奇珍。“针刺疗疾见精神”:针刺疗法显现出其精神。“探索病因心意笃,钻研疗法智才深”:探索病因时心意笃定,钻研疗法时智慧深厚。“传承经典颂医魂”:传承经典,颂扬医魂。
《鹧鸪天·赞〈以周易哲学视角解读〈素问·刺疟〉〉》
“周易光芒照内经,疟因探究见分明”:周易的光芒照耀着《内经》,对疟疾病因的探究清晰可见。“阴阳燮理玄机悟,针刺疗疴妙法精”:领悟阴阳调和的奥秘,针刺疗法的奇妙方法精湛。“思远古,启新程,医书奥秘细研评”:思考远古,开启新的历程,仔细研究评说医书的奥秘。“千秋智慧传佳话,学术高峰砥砺行”:千秋的智慧传承为佳话,在学术高峰上砥砺前行。
待续
喜欢深度解析皇帝内经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深度解析皇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