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曲小说>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126章 职衔调整(第2页)

第126章 职衔调整(第2页)

曹真解释道:「陛下,这些职衔都是数十年以来,依靠各种规矩和惯例定下来的。」

「此战过后定有封赏,陛下是想借封赏之时一并调整?」

曹睿点了点头:「朕听闻早在汉朝桓丶灵之时,朝廷及州郡中并没有今日这般多的职位。」

「就拿凉州三明来说,那个依附党人的西州名将皇甫规,最高也不过是度辽将军丶护羌校尉而已。」

「灵帝遣人平黄巾乱时,皇甫嵩不过是左中郎将丶朱儁是右中郎将丶卢植是北中郎将。这三人领军十馀万,也不过是中郎将嘛!」

司马懿这时插话说道:「陛下,皇甫嵩丶朱儁丶卢植当时的职位确实不显,滥发将军号一事有两个阶段。」

「一则是黄巾平定后,汉廷以这三人功大无以为赏,只能用将军号来酬功;二则是讨董之时,从袁绍开始纷纷册封各地诸侯。自此,将军号才越来越多。」

曹睿说道:「朕明白司空的意思。当下国家尚未平定叛乱,封号将军朕自然不会动。朕要改的是下面这些。」

曹真回应道:「陛下,此事臣颇为清楚,愿为陛下解释一二。」

曹睿点头:「大将军请说。」

曹真答道:「陛下,虽说从一般情况来说,都尉丶校尉丶中郎将丶裨将军丶偏将军丶再到其上的封号将军,这种次序乃是从低到高的位阶排列。」

曹睿插话问道:「都尉丶校尉丶中郎将丶裨将军丶偏将军不都是两千石吗,干嘛要分这麽多出来呢?又不是都尉升校尉丶校尉升中郎将。」

「朕在军中见到这些武将统兵多少,和大将军所说的位阶次序也没多少关系。」

曹真解释道:「陛下,都尉本是由郡中的郡尉改名而来,而中郎将最早则是以郎官为将丶从而彰显朝廷直属的身份。」

曹睿回应道:「既然都尉是郡中之将,现在外军中是不是也有许多都尉?」

曹真点头称是。

曹睿说道:「既然如此,中军和外军中就不得出现都尉一职了,外军中的都尉都改为校尉。都尉一职以后专属州郡所用,州郡中也不得出现校尉。」

「还有,中郎将既然朝廷直属,朕就现在做主了,将中郎将改为校尉或者将军。」

只改些名号而已,又不涉及什麽本质的问题,曹真和司马懿也连连表示赞同。

不过,当曹睿提到下一个问题的时候,两人开始同时犯难了。

曹睿问道:「如今军中,刺史丶太守丶将军都能领兵,朕看是不是混乱了些?大将军丶司空,汉制是如何做的?」

曹真和司马懿对视一眼,这次是由司马懿来解释。

司马懿说道:「陛下,汉时太守丶刺史也都可以领兵。不过与现在不同,汉时的太守丶刺史领兵只在平叛或者抵御异族之时领兵,并不作为常制。」

「自建安时起,各地战乱频仍丶民政军事混为一谈,加之自关东诸侯讨董之时纷纷以太守丶刺史之名领兵,这些年也就如此延续下来了。」

曹睿叹了口气:「朕知道,这又是个延续几十年的老问题了。不过延续几十年的就一定对吗?假设将军是一定会领兵的,太守丶刺史就一定能领兵?」

「朕也知道,往往都是以会领兵之人为边地丶边郡的刺史和太守。关键这些知兵的刺史和太守们,难道都擅长民政吗?」

司马懿试探性的问道:「陛下是想将领兵的将军和负责民政的刺史太守分开?」

曹睿点头:「分不开吗?」

司马懿一时语塞,曹真也愣了一下。但两人片刻之后就发现,有什麽分不开的?想分开就能分开!

曹睿看到了二人表情的变化:「朕清楚这些制度都和过去的种种往事有关。但对此纠正一二,朕看非但没有坏处,反而还有益处!」

「如果刺史丶太守专职民政且不再负责军事,那麽各地的州郡兵都由本地的都尉所领。」

「若州郡内部有警,则刺史有权徵调都尉平乱。而若到了外战之时,由各地都尉聚集到中军或外军的将军所领,再统一指挥调派,这样岂不效率更高?」

曹真听后点了点头:「臣也以为陛下所言极妙,若如此这般,也不至于出现像现在这样一场大战,几个州的刺史丶七八个太守一口气跟着出来,地方行政都无人治理的情况了。」

曹睿轻轻说道:「此事能做成吗?」

曹真斩钉截铁的说道:「必然能成!」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