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动机的形成与展的心理过程
4。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5。动机调节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动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证研究。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动机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机理论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动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设计动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机的形成和调节过程。
教学准备:
1。教材和相关文献: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材料,加深对动机心理学理论的理解。
2。动机案例:收集与动机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动机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动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1。导入:介绍动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2。讲解:讲解动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动机、需要、激励等。
3。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二课时:动机理论
1。导入:介绍动机理论的种类和作用。
2。讲解:讲解主要动机理论,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动机理论的应用。
第三课时:动机的形成与展
1。导入:介绍动机的形成与展过程。
2。讲解:讲解动机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行为过程。
3。小组讨论:讨论动机的形成与展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第四课时: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1。导入:介绍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2。讲解:讲解动机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第五课时:动机调节的策略和方法
1。导入:介绍动机调节的意义和作用。
2。讲解:讲解动机调节的策略和方法,如目标设定、自我监控等。
3。实践操作:设计动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机调节的过程。
第六课时:总结与展望
1。回顾:总结本课程所学内容,强调动机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展望: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动机心理学,探索新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3。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和讨论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思考题的回答。
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动机实验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
6恒的讲课内容如下:
1。什么是感觉
(1)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觉的意义: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
2。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