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这一切,伏念眼中透出一丝悲凉,
实在不解:师叔为何如此信任这位中途加入儒家的张良。
“师叔,为何你要如此袒护张良,他心不在儒家啊,且如今已将我儒家拖入深渊。”
“你去外面看看,去看看如今我儒家名声如何受损,去看看有多少儒家弟子敢坦荡地穿着儒服行走在街头!”
“若我们现在不交出张良,不清理儒家内的反秦势力,洗刷儒家污名,即便有师叔坐镇,儒家暂时无忧,但等到师叔离世后,儒家恐将灭亡!”
伏念声嘶力竭地质问。
这次,
张良没有再强硬反驳,而是默默低头。
荀子也短暂沉默之后,
才徐徐道来:“伏念,我理解你忧心儒家安危,不必过于焦急,我们还有对策。”
“什么对策?”伏念急切地看向荀子。
荀子深深看了一眼身边的张良,
稍许停顿后,缓缓道:“据我所悉,咸阳那些贪官被处决时留有文书档案,若我们能取得其中文书,或可挽回儒家名誉。”
伏念一听,身形微微一僵。
“师叔打算亲自出手夺取那些文书档案?”伏念愕然不已。
荀子随即摇头否决。
“老朽已垂暮,且咸阳之地非老朽久留之所,岂会做出你所说的举措。”
“我们欲取文书档案,另有他法。”
“何法?”伏念追问。
荀子轻轻耸肩。
“还能有何法,眼下只能抛却老夫这张老脸,亲赴咸阳向嬴政请罪,恳求嬴泽放过我儒家一马!”
“不可!”
“万万不可!”
张良听罢,惊骇万分。
就连对荀子颇有怨气的伏念,此刻也不由自主地表示强烈反对。
儒家的荀子,是否是个道貌岸然之徒?
儒家的荀子,是否在暗中扮演着不为人知的角色?
一连串疑问尚未解答。
原本满腔怒火的伏念,语气转瞬之间变得柔和起来。
他实在难以想象,
儒门半圣荀子竟会在此时挺身而出,为张良所牵涉之事承担责任。若荀子因此而晚节受损,实乃儒门一大憾事。
一旁,
隐身于儒家,借儒家之力向秦廷难的张良,
虽背负深重家仇国恨,
但他并非无情之人。
荀子待他恩厚有加,
他又怎能忍心让这位德高望重、久已退隐的老者,为了他而背负骂名?
“师叔,此事或许还有其他解决之道。”张良坚决地说。
然而荀子却平静地摇了摇头。
“张良,你虽是我所见最为聪颖的年轻人之一,但此次儒门面临的危机,凭你的实力与身份,恐怕难以化解。”
“若你真心想要为儒门尽一份力,那就先行一步至咸阳,去面见当前执掌秦国监国大权的公子嬴泽,尝试说服他手下留情。老夫随后前往,或许还能在面对嬴泽时,保全几分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