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环点点头道“是的,我奉诏回京,路过此地,没想到江南产茶之地的茶农居然被压制得这么厉害啊,一定会帮你向圣上说的。”
于是这些茶农全部跪倒磕头,居然喊杜环为青天大老爷。
这些茶农反映,义兴阳羡茶除了上贡朝廷外,其余商茶都被周家和王家两大家族控制,去年官茶在两淮之地被贼寇抢掠,宦官居然没有上报朝廷损失,而是把被掠贡茶数里重新摊派到茶农头上,让茶农多交茶,价格连本都不够,凡是反对的就被取消种贡茶资格。
杜环问“那皇甫校尉可是赃官?”
“皇甫校尉自来常州当官很是尽职,为人直爽,不与那公公们同流,去年护送出事后才被调来的,原来的潘校尉已经被贼人杀了。”那老农道。
“6神仙和一些朋友就喜欢品茶论茶,写书吟诗,也不管官场的事,他也没有实权,知道了也没办法。”有个采茶妇人道。
杜环道“你们说的都有用,我会好好想想,请大家忙去吧。”
这些茶农听罢半信半疑地走了。
杜环叫上伙伴去找皇甫,皇甫给了每人一匹马,还叫来一个本地向导。
“我留下等茶仙,你们去办事吧。”皎然道。
几个人便跟着向导出。
“你们准备去哪个地方?”向导问。
“去都山蒋氏宗祠。”蒋宣武道。
向导道“这很快的,就在都山荡边上的回图村。”
向导没有骗人,骑马几个时辰就到了。
宣武向村民说起自己来历,便有村民请族长蒋凛出来见客。
相互介绍见礼后,族长蒋凛请大家坐下喝茶。
“你们是哪一枝的?老朽是本村老秀才,也认得几个字,家族事务都是我管。”
宣武拿出家谱,那宗族族长看了看,便叫一个族人取过族谱对照。
“是了,是了,是我们族外迁到鄮县的,居然在明州了,你们是因为做生意去的,如今怎么会回到这儿认祖宗的?”
宣武道“按族谱排辈我该叫您太爷爷,是这样的,我哥哥崇文认为我年轻,要么做官,要么经商,我不喜欢做官,就选择经商。”
“那你准备做什么生意呢?孩子。”蒋凛问。
“我哥哥是跑码头生意,有些船,我这位朋友杜参军喜欢这里的阳羡茶,来此品味,所以一起来了,我想做点本地茶叶生意,后来见过茶仙等人,觉不如开个茶肆卖茶叶做茶道。”
那蒋凛虽是老了,脑子却很好使,便道“后生可畏,有志者事竟成,不过,如今这里贡茶被官商垄断,恐运到杭州明州等地,已无利可图,除非抬价,但你就没客人来买吃了。”
杜环道“老族长德高望重,有何明路,也好指点后背,不能经商难道还要去做官不成?”
蒋凛摇了摇头“杜参军有所不知,我是绝对不会赞成去做官的,我的族弟蒋冽你知道吗?”
“听我家佑叔说起,蒋冽是开元进士,曾担任御史、尚书左丞,却因为安史之乱长安沦陷,被迫出任伪职,后不知所踪。”
蒋凛苦笑道“已故矣,因伪职一事不能入祖庙,其实,他不过是被那乱贼擅自宣伪诏任命,从未接受伪诏,也从未到职。复京后,朝廷不信任,只能流落他乡,最后得病回家而终,所以,老朽不赞成当什么官,不如教书育人。”
“可我不是教书育人的料,太爷爷。”宣武道。
族长蒋凛站了起来道“且先随我拜祭祖宗吧,等会再说。”
宣武只好跟着族长来到都山脚下的蒋氏宗祠拜祭祖先。
杜环看到了一座大墓,居然有皇帝写的一块大碑故汉函亭侯蒋澄之墓。
杜环因为喜欢阳羡茶,看过义兴县志,知道这蒋澄是本县县志上出现的本地第一个有名有姓的大人物,夫人司马氏家就是后来晋朝司马家先祖。
族长告诉杜环,蒋氏本是周公第三子伯龄一脉,他哥哥伯禽被封鲁公。
后来楚国先后灭了蒋国和鲁国,后人逃到了各地,以国为姓。
接着,宣武上香敬供品(义兴土话不叫祭品,祭祀祖宗叫供祖宗。)
在宗祠庙里还供奉着蒋澄的哥哥蒋默,他是汉谏议大夫,死于任上,其实是个伏地魔,为了照顾弟弟,自己主动搬到了太湖边的竺山,并要求后代不得回滆湖西展占了弟弟的土地。
“宣武,覅瞎想,做事做人要脚踏实地。”蒋凛语重心长道。
阿伊莎对宣武道“看来你太爷爷已经想好了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