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座上的朱允文对此有点不知所措,很是纠结!这个时候方孝儒收起泪水说:“陛下,老臣认为应该先行与燕逆议和,互认帝号!有朝一日,我们再逐鹿中原!一决雌雄!”
徐辉祖摇摇头,还议和?朱棣如今没有挥军来讨已经是不想做的太绝!
一直没有言的齐泰说话了
“可以先向朱棣常驻这里的使者说一声,转达我们的意思,如果可以再派使者当面说下,我们可以不用大明的国号”
徐辉祖诧异的看了下齐泰。
朱允文当即答应下来说:“众卿既然有此想法,孤也不愿辜负你们,可以先谈下,看下我那皇叔有何反应?”
走到王宫外,徐辉祖忍不住问齐泰:“方老先生糊涂,吕氏族人别用有心,难道齐大人也不知道此事的厉害?”
齐泰无奈的叹口气:“唉!”
“你觉得这个事情是偶然吗?几年前我们站稳脚跟的时候,殿下就要复帝号,并取个什么明印?”
“后来因为郑和的到来,逼着我们接受了册封,殿下是一直耿耿于怀。”
“如今上演这一出,未必不是他的授意”
徐辉祖无语!
齐泰说:“换个角度想,我们当初是了为什么?还不是为了大明正统?为了殿下的皇位,如果我们不做点什么?那么当初就降了,何必到这里呢?谈谈吧!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古里王宫一间用来供奉灵牌的房间内,墙上挂着朱元璋、朱标、以及生母吕氏的画像。朱允文跪在地上喃喃自语
“皇高祖、父亲、母后,孩儿不孝。”
“丢了江山,流亡海外,此生再也不能回故土陵前拜祭!”
“孩儿能做的就是复帝号,建国!明面上保住帝位。”
大明本土。第三个五年计划已经过炎黄社总理事会讨论通过,并交由内阁执行。
第三个五年计划仍然是以修路为主,继续修建各省会间官道以及硬化。同时这一计划开始有了农业水利工程的项目了。但是都主要集中在江淮地区。毕竟那里是帝国最大的产粮区。
同时计划建设专门的工业大学和医科大学,相应的朝廷中枢也成立了工业部以及太医署。
在皇宫之中,尽管如今朱棣已年至半百,但他却并未显露出丝毫老态,身体依旧强健。这得益于他早年的戎马生涯以及从后世得来的独特保养方法。此外,还有太医院定期进行的全面健康监测,使得他能够远离各种疾病的困扰。
然而,与朱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徐皇后的身体状况却一直不佳,常年患病。对于这一点,朱棣深感无奈,却又无计可施。唯一能做的,便是让徐皇后每逢冬季便足不出户,待在寝宫内。而寝宫内部设有专门的地暖设备,以确保室内长时间维持着温暖舒适的环境。
朱棣担心徐皇后会感到无聊和烦闷,于是特意为她安排了很多有趣的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下棋、打牌、唱歌等等。每当天气晴朗宜人时,朱棣都会亲自陪伴着徐皇后一起外出散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此时,玻璃这种材料已经开始投入实际应用之中。徐皇后想看雪景,也是坐在暖轿里面,透过玻璃看外面的雪景而避免受寒!
自从将国家政务处理权交出去之后,朱棣开始效仿自己未来的子孙——天启帝,钻研那些存在于他记忆中的科学技术。因此,他成功地制造出了玻璃。此外,朱棣还兼任了徐皇后和徐妙锦两姐妹的私人厨师,亲自下厨为她们烹饪美味佳肴。其中一些独特的菜品甚至被推向市场进行推广。
按照朱棣的要求,朱高炽派出多路人马去搜集有关的种子,并将这些种子投入到皇室所有的农庄进行种植和培育。他们精心照料着每一颗种子,期待它们能够茁壮成长。一旦确定这些作物确实有效,并且可以大规模生产,朱高炽便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投入到东北的农场进行种植。这样一来,大明市面上逐渐出现了许多可食用的东西,人们的餐桌上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阳光明媚的一天,朱棣在北京的郊外专注地摆弄着一个新奇玩意儿。眼前是两根长长的铁制轨道,一直延伸到远方。朱棣站在远处的一座望楼上,目光紧紧锁定前方。
突然,几匹骏马被套上缰绳,奋力拉着几个车厢疾驰而来!车轮滚滚,扬起一片尘土。然而,就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不幸生了——车厢突然侧翻,马匹也随之倒下。
朱棣无奈地叹了口气,摇摇头说道:“又失败了,果然不是那么容易得啊。”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失望,但更多的是坚定和决心。
随即,朱棣缓缓地转过头去,目光落在身旁的朱高炽身上,语气低沉地问道:“高炽啊,你那位堂弟真的如此急切地想要称帝吗?他如今所拥有的权力与地位,与皇帝又有何异?不过是一个名号而已。难道他就不担心你会出兵征讨吗?”
朱高炽说:“根据军情局的探子随船送来的消息,朱允文自知返回本土无望。所以想复帝号!怨念罢了!”
朱棣问:“炎黄社总理事会怎么讨论的?你作为总理事又是如何看待?或者说易位而处,你就是大明事实上的皇帝怎么去想?
朱高炽犹豫了下说:“总理事会认为事关重大,关系国家根本以及靖难后的一些事情,认为先由皇室来决定!而我也觉得一切以父皇说的为准!”
朱棣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远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夜晚,朱棣也站在了奉先殿内,墙上挂着朱元璋、马秀英、朱标、常氏的画像,桌上有灵牌。
朱棣不由得想起了那时朱标带着自己走路的情形,也想起马秀英为维护自己,怒斥蓝玉。
朱棣说:“皇兄,皇位确实本该是你一系的,可是命运弄人!”
朱棣长叹一声!
“那就给他一个皇帝当当吧!你我恩怨就此了断,大明孝康皇帝”